ironman    

Ironman 3的打鬥不及1和2集精彩(Ironman出場的機會不多啊),但在人物的描繪和主題的刻劃上卻更為深刻。Ironman 3中一個主題就「安全與恐懼」,當中的壞蛋嘗試塑造一個假的恐怖份子,發動多次「恐襲」,形成公眾恐慌,從而讓公眾/政府對他的科研產品有所需求,同時達成「制造需要」和「供給市場」的目的。這個主題同時也表現在主角Tony Stark的內在掙扎上。他經歷了Avengers中對抗外星侵略者一役後,長期處於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中,患上了驚恐症,失去了日常生活應有的安全感,於是只能日以繼夜,近乎不眠不休地制造、改良他的「鐵甲」,無奈那份內在的不安仍是不能藉由外在的武裝取回。

 

主角的掙扎就也是社會面對「恐懼」的縮影(劇中互為對照),而「制造恐懼」正是廿一世紀第四代戰爭的特色。粗略劃分,近500~600年戰爭縱然經歷了三代的演變,由拿破倫時代組成陣列的士兵互擊(一代),至一二戰時重火力武器的運用(二代),及近代的閃擊戰術(精準的武器與快速的打擊),三代的戰爭模式大體仍離不開民族國家間軍事層面的交鋒。但自四代戰爭開始,戰爭自本質上出現一種顛覆性的改變,戰爭不再限於物質層面的交鋒,而更多是心靈及非物質層面的交鋒,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世界發展成一個過於龐大及複雜的系統,也因此變得脆弱,擊打當中的任何一環均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蝴蝶效應。因此戰爭的焦點便自軍事層面中轉移,演變成經濟戰、貿易戰,由恐襲造成的心理戰等,而參與戰爭的也不再僅僅是民族國家,而幾乎可以是任何一個人──舉個例子,近日發生的馬拉松恐怖襲擊,數宗相類的襲擊造成社會恐慌的同時,也可能打擊國家經濟,因此是以少的資源取得極大的成果。

 

第四代的戰爭模式讓廿一世紀成為最危險的年代,然而危險的不止於從未知處襲來的戰爭,更在於──筆者所恐懼的,在四代戰爭造成下的反效果──過大的公權力。如前所述,四代戰爭的發展暴露了民族國家的脆弱──世界不再是安全的,但同時會否又為公權力的膨脹制造了機會,讓人民置於另一種比戰爭還要危險得多的「國家操控」之下?如同劇中藉由假恐襲制造民眾對「安全」的需要,在世界不再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也可輕易操控民眾的恐懼去合理化公權力的膨脹,如在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的法令下賦予國家權力去隨意操控,甚至消滅民眾的身體。舉個例子,假如政府某一天突然宣佈遭受恐怖分子的生化武器攻擊,國家將進入例外狀態,在此種情況下則所有人將遭受國家嚴密控制,甚或國家可隨意合法合理地去拘捕人、殺人。在此,一個政治的烏托邦實現,政府對人民合法地獲得完全管治的權力,而人民的生命和身體卻在國家的暴力下被完全消滅──即便被殺也是「合法」的。

 

若以上的憂慮有可能成真,那末活在一個不安全的世界──甚或公權力比起恐襲有可能成為人民更大的威脅之時,我們能有甚麼出路嗎?電影中Ironman──Tony Stark也許能給予我們一點啟迪。電影的最後,Tony Stark發現真正的安全不再在於對外力(他的裝甲)的依靠,而是他自己──他是有能力為自己制造安全的人(若裝甲代表安全,那末制造裝甲的自己不正是安全的制造者嗎?毀了多少的裝甲他不也能再次制造出來嗎?);那未真正的Ironman就不在於他穿上了那無堅不催的裝甲,而是懷有堅強心志的他:I am the Ironman。今天,若我們看見對公權無條件的信(順)服帶來的可能不是一個更安全的世界,而是自身生命和身體受到操控和消滅,那未讓我們學習成為Ironman吧──懷著勇氣不再依賴外力,而是取回我們的生命和身體,並相信蘊含在其中的價值和可能。

 

arrow
arrow

    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