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魔殿堂》改編自一部真人真事的小說──The Rite,描述神學生米高在神學院的最後一年,以「內心仍缺乏信仰的根基」為由,拒絕接受聖職,受按立成為神父。米高在神學院的導師在接受他請辭前,邀請他至梵諦岡──羅馬天主教教庭的總部學習驅魔,並相信米高在他的驅魔之旅中,將找到他一直聲稱所缺乏的「信仰之根」。米高在梵諦岡學習驅魔期間,一直抱著懷疑論者的姿態,以科學的角度批判、挑戰驅魔,直至他遇上魯卡斯神父──一位「非典型的」驅魔人。在跟從魯卡斯神父驅魔期間,米高的世界觀開始被種種非科學所能解釋的事件挑戰,當他「科學的堅持」開始崩潰的同時,他的信仰卻開始漸露曙光……。

「信」的再詮釋──不僅是證據那麼簡單

電影中表面的張力,存在於米高對惟理的、科學的堅持與信仰中(於他而言)的迷信成份。在電影中,他不斷要求「證據」,必須要有「證據」才能令他「相信」。然而,當一眾的「證據」擺在他面前──亦即他跟隨魯卡斯神父所親身經歷驅魔的種種,他卻極力否認這一切為信仰的證據,並嘗試以科學──心理學、病理學去「解釋」一切:於他而言,「鬼」的真身是精神病;「驅魔」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安慰,既不實際也害事;信仰不過是一種非科學化的迷信。

然而,米高所經歷的各種驅魔事件,於他而言還不是證據,還不能令他信服嗎?事實上不是的──好像魯卡斯神父問他:「你不是要看證據嗎?你都看見了,你還要甚麼(才信)?」,又好比電影中最後的高潮部份,當魯卡斯神父被魔所付,他仍然「不能相信」──甚至他身旁那位「以科學角度探尋真相」的女記者也反問他:「都已在你面前了,你還不相信甚麼?」之所以說米高要求信仰經得起理性的考驗是電影中的表面張力,是因米高由始至終都堅持以科學去解釋種種的驅魔經歷事實上是一種掩飾,掩飾在一眾真實證據面前自己心內那已然崩潰的世界。種種擺在面前的證據,米高知道是不能否認的,所以於他而言,「信仰並非不能相信」,而是「他不願相信」;他必須以「科學」作為他防衛信仰的最後一座稠堡,以此來掩飾他內心真正「不能」(事實上是「不願」)相信的原因。

是甚麼原因令米高「不願」相信呢?縱然種種驅魔經歷證明了 上帝的存在,但米高一直排拒接受的原因,並不在於證據的不足,而在於他感情上的不容!在電影中,不斷穿插的是米高母親離世的場景與年幼的米高見證母親下葬的儀式;在高潮部份當中,附身於魯卡斯神父的魔鬼更說:「你在你母親下葬時已選擇了我(指米高在他母親葬禮時,把握在手中的十架屈曲),你決不是 神的僕人!」「你並不孤單」(You are not alone)──這是米高母親送給幼年米高的卡上的一句話,米高謹慎地藏起了這張卡,並不斷翻看。於米高而言, 神正是讓他孤單的那位! 神正是讓「你並不孤單」這句話落空的騙子!── 神奪去了米高的母親,而母親的離世遺下給米高的是一份孤單,這份心中揮之不去的孤單才是真正讓米高難以相信的絆腳石!因此,米高對神學院導師說他沒有信仰的根基是確實的,因他即便理性上能接受 神的存在,但心中的孤單,對 神的控訴卻使他不願相信(委身)這個信仰。彷如聖經所說:「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2:19下)

但米高真的是「不願」相信嗎?──如米高在神學院的導師及那位女記者所言,一個不願相信的人,為何仍去就讀神學院?為何他仍要接受學習驅魔的邀請?──這正是電影中的深層張力所在之處:縱然是那份孤單攔阻米高去相信 神,但弔詭地,同時也是這份孤單驅使米高去尋求 神──去尋求能夠擁抱自己,讓自己不再孤單(Not alone)的那位!表面上米高拒絕「相信」 神,但心底裡內心卻一直期許著甚麼──期許著有誰能把他自這孤寂的深淵拯救出來,期許著那一位的顯現,應許自己不再孤單。因此,米高最後相信 神並成功驅除神父上的魔鬼,並不在於他找到了能讓他相信的證據,而在於他終於找到了 神的同在(You are not alone),找到了那份自小因母親的離世而失去,因而不斷在追尋的愛。

藉著在米高身上體現的二重張力,電影將「信」再度詮釋:即便信仰經得起理性的考驗,但人仍能拒絕相信;信更在乎的,原是感情與意志面對真理時之降服。要去相信,需要越過的並非是理性的障壁,而是必須誇越感情上斷裂的鴻溝;重點並不在於真理是甚麼,而在於追求真理之人的生命是否願意接受呈現在自己面前的真理。人們不信,並不在於信仰與理性間的水火不容,而在於自身意志(基於各種理由)的不願降服,因此這也呼應了福音書上的話:「他們無故地恨我。」(約15:25)由這種角度看來,「信」無怪乎在基督教裡被也被視為一種美德了,因為「信」原來是一種生命的操練,一種追尋真理時不斷降服自身感情與意志,從而使自己的心靈得以倘開去遇見真理的操練。而在這種操練的過程中,當人的生命為著真理的緣故不斷地改變、更新,則人的生命也將益發貼近真理──在此種意義上,藉著信人能與 神同行,而至終得以與 神相像:

「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象從鏡子里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聖經‧哥林多後書3:16-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